:::
最新公益講座活動訊息

雨水節氣
|雨水節氣|
「雨水」節氣的到來,代表著冰雪開始消融,氣候開始回暖,降雨開始,氣溫變化大又濕氣重的「雨水」,容易讓人覺得慵懶、全身肌肉沉重無力,要特別注意鼻塞、打噴嚏、鼻流清涕、眼鼻咽喉癢等症狀。多吃深綠色的蔬菜有益暢通肝經。而豆製品如豆腐、豆乾等能補益肝氣、養肝護脾胃,可藉由調養脾胃改善過敏症狀。
|雨水節氣出生的人-情緒體質|
情緒小提醒-綻放自己、寵愛自己
春天好發以情感為主軸的憂鬱傾向,感情不顺遂、渴望有伴者等等寞無法排解憂思悲苦者,很容易反應焦躁的情緒,心煩失意、失眠者可以煮桂圓水喝,能養心安神,減少多思氣鬱的情緒。
詳細介紹

立春節氣
|立春節氣|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一年的開始啟於立春,意味著大地開始回暖,萬物生機蓬勃。中醫認為春季養生,首重「養肝」,而青色入肝經。春天飲食宜多吃綠色食物,例如花椰菜、芹菜、菠菜等。此外,配合當季食材如杏鮑菇、花生等具辛溫甘潤之特性,可滋補陽氣、養肝及顧脾胃。
|在立春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立定志向、落地生根
腎氣是否充足,體現膀胱經是否能抗外邪的能力,倘若氣不足時,容易在立春前後中風寒濕流感,情緒上容易優柔寡断、意志不堅、對於周圍人事物的變化容易草木皆兵而感到恐慌。養膀胱經氣以熱敷脊柱為主,疏通氣道,讓腎氣、督脈能保護人體,背部氣通則下肢輕盈靈活,輔助泡腳效果更佳。
詳細介紹

大寒節氣
|大寒節氣|
「大寒」為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亦代表冬季即將結束,並迎接和暖而潮濕的春天。此時的養生原則與初冬時不同,在「大寒」時應遵循冬季保陰潛陽的原則,好好調養身體,在來年春天就不容易受到病邪入侵。
1.食補原則-益脾養肝
由於接近春天,大寒時期的進補量應該要慢慢減少,調整為平補的方式,適當選擇一些甘味的食物:像是山藥、南瓜、番薯等。
2.睡前泡腳-祛寒助眠
建議大家可以睡前泡泡腳或用「生薑足貼」,熱敷按摩湧泉穴,並穿上襪子保暖,達到養腎固精的作用。
3.生活起居-順應冬藏
順應冬藏的原則,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
4.大寒防腰寒-搓腰暖腎陽
帶脈位於腰腹之間,也人體唯一橫向運行的脈絡,我們可以將雙手搓熱,敷在後腰部,透過手掌的溫度來暖腎,或運用「生薑溫熱灸」有助於疏通帶脈、促進腎氣循環。
|在大寒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顧好睡眠、遠離壓力
冬季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也是迎向黎明前的黑暗時刻,「壓力」是這個節氣主要的課題。情緒上以肝、肺二氣協調為主,進入大寒時,睡眠時間會開始縮短,有些人會出現類似調時差而晝夜顛倒,意謂膽氣受肝臟的影響而開始蘊釀生發的現象:倘若持續過勞者,在大寒很容易有虛火,白天易疲累無力,而入夜後陽不得眠,大寒後即將開春,若在開春前法調適陽氣收斂,入春後只要患病,都很容易傷本,或反覆無法治癒而成為慢性疾病。
詳細介紹

小寒節氣
|小寒節氣|
小寒時節是氣溫最低的節氣,也是陰邪旺盛時期,易傷人體陽氣,所以保暖工作很重要。人體易受寒部位是背部,從頭部後方的風池穴,往下到風門、肺俞這一段都算是上背部,不能受到風寒,以上重點部位暖了,全身也就會跟著暖。在這個節氣裡,除了使用當季食材外,更重要的是要以溫熱的烹飪方式呈現。冬日養生尤重「養腎防寒」,要補血、補氣、補陰、補陽,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在小寒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外表多冷,氣就多火、勿當悶燒鍋
小寒對應的生理體質是外寒内熱,也比較容易有生悶氣的特徵。心思敏感細膩者善於補捉旁人的心情變化,也會是很好的傾聽者,不要勉強自己參與大型社交聚會,這容易快速感到疲勞而爆發情緒,不妨往自己喜歡的社交模式經營人際關係。
詳細介紹

冬至節氣
|冬至節氣|
冬至時陰極之至,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從中醫調理的角度來看,冬至養生宜以收斂陰氣、護陽養腎為主,多食養腎食物如:黑豆、黑棗、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紫菜、海帶等黑色食物,或是堅果類食品也是不錯的益腎佳品。現處後疫情,適逢「三九天」可以冬病冬防的三九貼做為冬至的節氣及長新冠的養生保健。另外,冬季要潤肺養精蓄銳藏陽氣,在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及頭足的保暖。
|在冬至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避免為了要排解一時情緒而上癮的事物
冬至節氣酷寒,要注意心身保暖。在情感能量需要另一半確認自己值得被愛。在冬至節氣出生的人,在此節氣注意情感上容易大起大落,無法自得其樂。心腎不交者也易受失眠所苦,多夢且易驚醒,日常生活也容易惴惴不安,除了需要有人陪伴以外,也容易在物質需求上代償內心的不安全感。
詳細介紹

大雪節氣
|大雪節氣|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天氣逐漸轉為寒冷,體感溫度明顯下降,以下建議養身五要點:
1.早睡晚起
建議民眾冬天時可以比平常提前半小時入睡,並晚半小時起床,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
2. 注意保暖
因氣溫驟降導致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活動度下降,恐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要注意防寒保暖。
3. 時常喝水
天氣漸冷,常會讓人忘了喝水。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水分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血液過於濃稠,如果血管彈性不足,易誘發心腦血管梗塞等問題。
4.運用三九貼
三九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因此更需要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敷貼。
|大雪節氣出生的人-情緒體質|
情緒小提醒-獨處、照見自己的心靈
五行中「水」主腎,在大雪節氣裡水凝結冰的狀態,萬物静止、停滯,容易認知是自己不好而無法自我療傷,在自卑感和渴望透過討好別人來得到認同。
詳細介紹

小雪節氣
|小雪節氣|
小雪是冬季開始後的第二個節氣, 小雪過後便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冬季,此時應早睡晚起,不要熬夜。另外氣溫下降、氣溫變化快速,須注意心血管收縮的狀況。
|在小雪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 ―呼吸是活著最大的意義
對於飽受憂鬱情緒之苦的人,在中醫内傷七情的觀點上,影響範圍牽連多臟,主要症型有:肝肺不和、脾肺氣虛、心肺氣虛引起情緒失調,另外心因性為主的問題,在情緒上量勿鑽牛角尖,用藥或飲食是針對內臟氣血失調為主的方向進行調整,而非依賴薬物或食物的前提使用,可喝一杯茉莉蜜茶、四神湯等食材,舒緩抑氣鬱的情緒。
詳細介紹

立冬節氣
|立冬節氣|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在台灣立冬不一定會感到特別寒冷,有時甚至會出現大太陽、溫暖的「小陽春」天氣,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指在這個時節沒有好好調養身體、養精蓄銳,在來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因此,「立冬」就該順應冬季「保陰潛陽」的原則,鞏固體內陽氣。
|在立冬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 ―接受物質的滋養、這是你應得的
接續秋收,整個冬季是收斂、收藏的氣的變化,在亞熱帶地區温差較不明顯,氣的斂藏較容易反應在情緒的變化,身體的財富是腎精,腎精藏而不瀉,是冬藏的奥義。慢性内臟發炎、陰虛内熱也是體現腎精不足象徵,在情志不調上,恐慌與匱乏、失去變通能力與害怕面對變化和挑戰,對應的是腎的情志課題,需要眾人支持而自我價值、求認同求支持。
詳細介紹

霜降節氣
|霜降節氣|
「霜降」節氣天氣漸冷、初霜出現,開始有霜凍,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種。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可說是養生的重要時機,它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在霜降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 ―自我肯定強化免疫系統
深秋交接冬氣的霜降,情緒容易因大環境斂氣的特性,從對外的批判,轉化為對自己的反思,於功於過都會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觀與人生觀,霜降正是到了自我覺察生命意義與反思的時刻,也影響明年春生,在進入冬天以後沉澱自我的準備期。
詳細介紹

寒露節氣
|寒露節氣|
寒露時節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此節氣人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故飲食上宜多吃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另外「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寒露節氣應該注重足部保暖。
|在寒露節氣易延生的情緒能量|
情緒小提醒 ―勿預設立場助長得失心
中秋後天氣明顯轉變成涼燥型態,燥氣傷陽傷津,反應在上焦心肺功能的火氣和乾燥症狀,也容易因外燥誘發煩躁、急躁等情緒變化;入夜後晝夜溫差變大,寒意則容易傷下肢筋骨,引發關節發炎等,情緒起伏也容易受物質變化而影響,表現出對金錢方面的不安全感等等。
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