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益講座活動訊息
缺血性腦中風運用耳絡的次段三段預防

缺血性腦中風運用耳絡的次段三段預防
什麼是缺血性腦中風?
腦中風主要可分為兩種形式,分別是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又可稱為腦梗塞,主要原因是由於腦血管阻塞所造成,又可細分為腦栓塞或腦血栓,而缺血性腦中風則佔了腦中風病患的一半以上。肥胖與高血壓是造成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原因,尤其高血脂更容易讓動脈出現硬化或阻塞的問題。缺血性腦中風為突發性的疾病,一般是無預警的發生,症狀出現較緩,而臨床上大多症狀有肢體無力、癱瘓、感覺障礙、肌肉痙攣、視覺功能障礙、認知障礙、失語症、情緒障礙、大小便失禁、意識障礙等症狀。
缺血性腦中風依照類型不同,疾病的發展也不盡相同:
*腦血栓:血液的黏稠度變大,就會形成小血塊,配合腦部的動脈血管發生粥狀硬化,這些血塊會沉積在動脈中形成斑塊,使動脈的管腔變狹窄,就會發生栓塞的問題,造成血液流通受阻,因而造成腦部產生缺氧性壞死。
*腦栓塞:腦部以外的部位會形成較大的血塊、硬化斑塊、脂肪、氣泡等物質,經由血液運行到腦部之後,直接阻塞腦部血管,導致腦部發生缺氧性壞死。不管是何種腦中風,急救都需要把握黃金三小時,儘速送醫。
得到缺血性中風的病患,應該如何後續保健?
缺血性中風的病患,病後應盡量避免外在環境的刺激,病患在吞嚥上可能會出現障礙,需依照醫師指示採正確的進食方式,醫師也會針對病患情況進行血壓的控制,照護者也應幫助病患進行復健,並注意氣溫以及保暖,因為急遽的溫度變化可能致使中風復發。
次段三段預防『缺血性中風』病患的耳絡保健臨床研究:
研究人員選取了78例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該疾病,均為首發,對本研究內容知曉且自願參與。排除精神存在疾病史者,缺乏完整臨床資料者,意識不清者,心肝腎存在嚴重損害者,對多種藥物過敏或過敏體質者,不能配合本實驗者。
將以上患者分為A.對照組和B.觀察組各39例。兩組在男女比例,年齡狀況,個人體質等基礎資料對比上無統計學差異。
A.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每日一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做好血壓監測和控制。對血脂、血糖進行調整治療。同時加強健康宜教,指導患者保持合理的膳食,堅持適量的運動。
B.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予以耳穴貼壓和穴位貼敷,具體如下:
耳絡穴位貼壓:
主穴:取腦幹、交感、 神門、皮質下對應主穴,
配穴:依據中醫辨證,輔助取心、內分泌、腎、脾,肝、枕等對應穴位,
耳穴每日需要按壓3-4次。每隔3天進行1次更換,對左右耳穴進行輪換貼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