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痠痛理療與康復整健
~痠痛保健自己來~ 跟肩頸腰背痠痛說 bye bye !
~養生diy~ 人體自有大藥 👉健康自己來❗️
~養生diy~ 人體自有大藥 👉健康自己來❗️

雷射對糖尿病潰爛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廖怡華也嘗試以近紅外線來促進傷口癒合。
她指出,目前不論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局部潰爛或因動靜脈阻塞(如靜脈曲張)所造成的慢性潰瘍
,都只能用塗藥、包紮的保守療法,
但近紅外線則利用光生物刺激效應,使皮膚角質細胞和膠原蛋白增生,
並可改善皮膚的微循環,促進傷口癒合,每次照射約三到五分鐘,
只要一到兩次,就能使久久不癒的深部傷口,達到收縮傷口的效果。
詳細介紹

無痛雷射針灸
無痛雷射針灸,小兒近視、過敏性鼻炎、筋骨痠痛
怕痛又不想針灸的減肥者福音
低能量雷射治療儀是用於所有非侵入性組織刺激和局部組織照射治療,對失去和諧平衡的反射組織作生物刺激治療。
它是傳統針灸的另一種新的發明、改良及延伸,舉凡任何針灸的適應症,皆可用此種儀器來取代。
詳細介紹

無創無痛治療
義大醫院中醫部醫師倪健航表示,女性痛經與平日愛吃生冷食物、穿衣時暴露肚臍,
造成體內循環不暢、肝氣不順,引起交感神經失調,中醫稱為「氣滯」;
約一半女性有痛經困擾,有人痛起來狂冒冷汗,甚至在地上打滾。
針灸進針時的疼痛及痠脹麻的針感,造成很多病患心理壓力,
雷射針灸系統可減少患者對針灸的恐懼與疑慮。
這套系統治療的穴位包括三陰交穴與公孫穴,療程8周,每周2到3次,初期以婦產科轉介的患者為主,無需付部分負擔。
詳細介紹

根治惱人的帶狀性皰疹神經痛!
治療前,患者須先經過皮膚科診斷確定後,轉由中醫科進行雷射針灸,
醫師會將低能量雷射打在帶狀皰疹所藏的神經根附近的穴位,
以及臨床痛點與水泡附近的穴位,在中西醫的療法合作之下,
更加能夠精準的根治病患問題
李承鴻醫師轉述曾做過此療法的患者所言,
「才剛做一個星期就覺得好了3、4成,真的很有效!」
詳細介紹

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新希望
退化性關節炎:利用808nm近紅外雷射照射關節處,可有效 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波段:808nm近紅外雷射
強度:50mW
波形:直流CW
時間:10-15分鐘
詳細介紹

腕隧道症候群新療法~雷射光療法
門診病患常見一特殊族群,我們稱他為『甩手族』 。
為何有此稱呼?因為這些人必需時常甩甩手才能減輕手部麻痛感。
雷射光療法與傳統療法比較,它擁有下列優點:
1.免開刀
2.成功率高(約80-85%)
3.無侵襲性,安全性高 無需使用藥物,避免口服或注射藥物引起併發症
4.避免手術併發症,如感染、出血、神經損傷
5.避免手術後休息(一般6-10週),影響工作
6.避免手術後肌握力減弱
由於雷射光療法具有無侵襲性、高安全性、高成功率、免服藥及免開刀優勢,
所以我們建議對於腕隧道症侯群病患,於手術前應先給予雷射光療法治療。
本文節錄自http://pchome.uho.com.tw/sick.asp?aid=6648
( 作者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羅文政
詳細介紹

腕隧道症候群處理方式
(腕隧道症侯群新療法—雷射光療法 - 雷射光療 , 手指麻痛
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6648
詳細介紹

防初老從肩頸保健開始
《預防初老,從肩頸開始》
天下雜誌出版2014.05.02 作者:張曉卉、黃惠如
隨著看電腦久坐和智慧型手機發展,肩頸痛成了現代人的夢魘。
醫界統計,肩頸痠痛的盛行率是55%,
也就是超過一半的台灣人一輩子至少一次肩頸痠痛。
頭往前一吋,脖子負重兩倍 頭的重量約是體重的十分之一,
體重60公斤的人頭部重量約6公斤,彷彿一顆保齡球。
但只要頭部往前一吋,脖子的負重兩倍,變成12公斤,
馬偕醫院物理治療師蔡麗瑛解釋。
有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後,
等於電腦隨身帶著走,肩頸痛更加惡化。
但從另一面來看,
肩頸痠痛卻也是自然的老化的現象之一。
身體的構造很精良,不過就像車子折舊,
脊椎、肌肉都會隨著老化而變化。
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椎間盤裡的含水量開始下降,
演變成乾枯、窄化的環境,
椎間盤外圍對疼痛非常敏感,
伸展拉扯都會引發疼痛。
頸部周邊肌肉也會隨著老化,
降低強度與柔軟度。
肩膀到額頭的緊張三角洲,
是緊張心的反射 緊張和壓力也是肩頸痠痛的原因。
全身肌肉裡從肩膀到額頭這塊
「緊張三角洲(tension triangle)」,
最會反應壓力,肌肉會戲劇性地反應心理壓力:
皺眉、咬緊下巴、縮緊脖子以及肩膀聳起。
肌肉緊也會使血流趨緩,
正常時,血流會因為活動而流動沖刷,
一旦肌肉緊張,就形成缺氧,更堆積乳酸,
肌肉裡的疼痛接收器
同時偵測到肌肉變短以及乳酸堆積,
就向大腦傳遞疼痛的訊號。
若疼痛持續3-6個月,就變成慢性疼痛。
「約半數會慢性化,」鄭以人醫師說。
慢性疼痛讓大腦萎縮 更嚴重的是,
慢性疼痛會使大腦萎縮。
老化每年讓大腦萎縮0.5%,
而慢性疼痛是老化的兩倍。
西北大學研究發現,
慢性疼痛的人持續超過一年後大腦比正常人小5-11%。
原因是,沒有疼痛症狀的人,
大腦處於平衡狀態,
但慢性疼痛的病人主要和情感
相關的大腦皮質前區「永遠安靜不下來」,
這區一直保持活躍,使神經細胞受到勞損,
改變了神經細胞的連結,傷及大腦。
7種造成肩頸痠痛的身體、情緒疾病
若因為長期勞損,也許你不只是肩頸痠痛,
已經傷及頸椎或神經系統,
造成頸椎間盤突出、骨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
這時就一定要就醫。
■頸椎間盤突出
頸椎共有七節,支撐頭部、連結胸椎,頸椎的椎間盤因為年齡而失去彈性,加上長期擠壓磨損,導致頸椎間盤收窄或突出,壓迫到神經,引起疼痛。 頸椎間盤突出主要的症狀包括,脖子、肩膀、上背僵硬或疼痛,也會導致頭痛。有些人也會手麻無力或下肢僵硬。
■頸椎狹窄
隨著老化,頸椎的椎間盤失去彈性,椎骨間不再穩定,為了保持穩定,椎骨長骨刺,加上韌帶因為老化而肥厚,相形之下頸神經通過的神經孔就變得狹窄。症狀通常是頸部開始痠痛,後延伸到肩膀、手部、手指麻痛。
■骨關節炎
頸椎關節日趨退化,骨骼間相互摩擦,通常早上起床最不舒服,隨著活動而緩解,到了晚上又再痠痛,疼痛會延伸到頸部、肩胛骨中間。除了骨骼方面疾病,長期肩頸痠痛,也有可能是心理疾病作祟。
■憂鬱症
台灣的憂鬱患者高達將近七成(69.1%)在門診陳述部位和程度不等的疼痛,高過亞洲其他國家兩成。另一方面來看,慢性疼痛的病人也有半數最後會出現憂鬱症狀,形成一個圓。 部份抗憂鬱藥可止痛。病患在治療憂鬱症的同時,也增加大腦的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分泌,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壓抑痛覺傳遞。
■焦慮症
焦慮症幾乎要和肩頸痠痛畫上等號。焦慮症的人東擔心、西擔心,渾身緊繃。一旦遇到壓力,又會更痛,疼痛時又更不能處理壓力,小事也變成大事。抗憂鬱藥、短期的鎮定安眠藥對焦慮症引發的疼痛有效。
■身體化症
疼痛、吞嚥困難、噁心、腸胃不適等,許多部位不舒服,在生理上卻找不病因。這類病人會不斷求醫,不斷吃藥或開刀,造成身體上不必要的傷害。
■疼痛症
盛行率8.1%,也就是10個會有一個人會放大疼痛的感覺,非醫學可以解釋。
以上摘自《別讓身體比你老》 康健雜誌
詳細介紹